初秋的清江畫廊景區,山水一色、白霧繚繞,美不勝收。 通訊員楊金艷 攝
如何提高一座城市的“游客粘度”?
曾連續三年被游客評為最受歡迎旅游城市之一的宜昌,調查中,游客給出的普遍答案是:宜昌城市文明程度較高,管理規范,民風淳樸,鮮有欺客宰客、強買強賣之新聞。
如果說高顏值的風景是扮靚宜昌的城市“名片”,文明就是彰顯城市軟實力的深厚“內力”。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表里,成為展現城市品牌與形象的重要兩端。
宜昌有著文明的深厚土壤,也有著旅游的寶貴資源。讓旅客不僅成為“招徠客”,還是“回頭客”“常住客”,旅游層面的文明創建必不可少。
在全市上下正在齊心共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當下,越來越多旅途中不期而遇的文明現象和溫暖故事,正在不斷彰顯這座城市的深層魅力和發展能級。
優化服務水平,景區內涵再提質
壇子嶺電梯安全員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鏡頭一:9月12日,記者來到三峽大瀑布景區,在大廳服務窗口,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進行引導服務,即使戴著口罩,依然能從溫和有禮的言語中感受到誠摯的“微笑服務”。進入景區,“公筷公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旅游名城”等公益廣告抬眼可見。停車位旁,工作人員正在搭梯修剪樹枝,這是為了方便大客車停車。
鏡頭二:9月10日,在三游洞景區的第三衛生間旁,母嬰室里安裝了布簾,增加了微波爐等設施,密閉又溫馨。景區所有的公益廣告融入景區環境和特色,別具一格?;▔?,增設的公益景觀小品以紅色祥云為造型,傳遞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因為疫情,游客沒有辦法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走訪中記者發現,我市多家景區景點、公共場館在疫情防控期間“閉關修煉”“提升內功”,讓游客對疫后“重聚”多了幾分期待與暢想。
受疫情影響,三峽大瀑布景區在8月20日至9月1日閉園?!皼]了生意不打緊,正好趁機修整,把產品品質和服務水平再升級?!币瞬龒{曉峰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燕凌說。
這期間,三峽大瀑布堅持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完善改造硬件設施,不斷提升管理服務,推動文化特色升級,時刻為開園做好準備。9月1日開園迎客以來,三峽大瀑布景區又將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與景區創建相結合,對景區人員加強管理培訓,規范工作人員文明用語、文明銷售。
“為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建世界旅游名城,景區對標更高水平的要求,追求更細節周到的服務,提高接納接待能力,營造文明和諧的旅游氛圍?!眳茄嗔枵f。
文明,體現在一顰一笑、一枝一葉中,細節中蕩漾的人情味,是文明旅游邁向豐富層次的見證。
不止三峽大瀑布,如今行走宜昌各大景區景點,文明用語隨處可見,文明公益宣傳駐足可觀,日漸升級的景區管理服務已經成為隱形的風景線。
強化執法保障,市場秩序再規范
旅游執法人員對景區拉客行為進行勸導。
鏡頭三:“壩區有專門為周邊群眾設立的商品銷售區,您可以去做點正經小生意,在這拉客又曬人又危險,影響也不好?!?月14日上午,市文化和旅游市場綜合執法支隊在對三峽壩區及周邊“黑車黑導”及非法拉客等亂象進行整治 。
文明旅游,需要制度保障和管理支撐。文旅部門及執法隊提高服務,掃除不文明現象,杜絕“三黑”,讓游客游得安心,才能為文明旅游提供堅強后盾。
管理與執法,不僅是文明旅游的路徑手段,也可以成為文明旅游的其中一部分。柔性思維體現的是執法人員更高的文明素養,這種尊重、體諒、勸導的精神則會使得文明之花遍地開放。
今年以來,市文化和旅游市場綜合執法支隊對三峽壩區及周邊的旅游市場進行巡查48次,其中會同多個部門進行聯合整治25次。
督促疫情防控工作,查驗租用旅游車輛,檢查導游執業規范情況……支隊對不文明漏洞和不安全隱患進行聯動排查,進一步規范旅游市場。
“加強旅游環境專項整治,營造安全、文明、有序的旅游市場環境,為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和旅游名城保駕護航,這是我們支隊的責任?!笔形幕吐糜问袌鼍C合執法支隊四大隊大隊長黃新說。
8月1日,市文化和旅游市場綜合執法支隊還發出《致宜昌市文旅行業經營業主的一封信》,對他們提出常態化疫情防控、誠信經營、綠色環保、志愿服務等倡議。
溫和、溫暖、文明不僅成為這座城市的畫外音,也是城市人群的代名詞。
受疫情影響,暫緩出省旅游,游客和旅行社之間出現退團退費糾紛,市執法支隊妥善處理退團退費投訴糾紛。截至9月3日,全部處理完結,共涉及約7800人,退費931.51萬元。
“以一顆如秤之心公平開展調處工作,依情依法依理妥善解決糾紛,把秤砣鉛繩放在公平點上?!惫芾砗蛨谭üぷ鞑粌H體現了他們精湛的業務能力,更體現了他們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決心。
擦亮志愿服務,窗口形象再升級
三峽大壩旅游區工作人員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鏡頭四:9月12日,旅游區觀光車司機胡榮將一批游客接送至壇子嶺園區,在對車廂進行例行消毒檢查時,他發現了游客遺忘在座位上的背包。胡榮立即聯系游客換乘中心服務臺和調度,將背包暫存在寄存室,經過旅游區工作人員多方協助和聯絡,游客拿到了失而復得的背包。
宜昌一直是一座好人之城,志愿之城,要將志愿者效應放到最大,讓好人基因、志愿熱情傳遞到城市旅游中,成為城市形象的最美窗口;要讓情感在雙向互動中產生持久的魅力。
6月以來,市文化和旅游市場綜合執法支隊、萬達社區、宜昌長江三峽旅游客運有限公司攜手共建,聯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志愿者們深入三峽游客中心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在游客通道入口,幫助游客掃碼測溫,現場發放宜昌旅游地圖、文明旅游倡議書和理性維權手冊等宣傳資料。并在三峽游客中心周邊開展文明旅游勸導。
“紅馬甲”“小紅帽”的出現,不僅強化了大家的文明旅游意識,營造文明出游的濃厚氛圍,也成為城市形象的“移動窗口”和“最初印象”。
同時,好人好事、善舉善行也在旅游中無限放大宜昌城市品牌與形象的魅力和影響力,提升著宜昌旅游的文明和道德層次。
截至8月31日,三峽大壩旅游區累計接待游客123萬人。在這里,隨處可見身著橙色服裝的工作人員在幫助游客取票、耐心為客人講解景區游覽行程,志愿者們在為游客講解游覽線路,服務行動不便的人群……
在這里,好人好事每天都在上演:工作人員同心協力幫助走失的孩子找到家人,為粗心的游客保管忘拔出的車鑰匙,替初來的外賓尋回丟失的手機……截至8月底,三峽大壩旅游區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累計190余起。
“世界從這里認識宜昌,了解中國?!本皡^工作人員韓伶娟說,“我們要做好窗口形象的守護者,不讓宜昌乃至國家的旅游形象抹黑?!币蚬芾碛行?、形象良好,三峽大壩曾一度上榜國家旅游黃金周旅游“紅榜”。
文明自覺正在形成,好人之風不斷延續。宜昌旅游的志愿、好人精神正在成為文明旅游的亮點和風景。(三峽日報全媒記者王瑩 見習記者黃澄)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備1802521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