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室里,楊老師為郭子陽講課。
“楊老師,節日快樂!”
“子陽同學,早上好。今天我們學習《對韻歌》?!?/p>
9月10日上午8點半,十堰市鄖陽區梅鋪鎮草廟嶺教學點,教師楊建明一邊準備教具一邊微笑著和學生郭子陽對話,眼里滿是愛憐。
這是一個特殊的教學點,校園內僅有楊建明一名老師和兩名學生。
楊建明今年60歲,土生土長的梅鋪人。他從1980年開始擔任村里的小學老師,如今已執教40多年。
除了一名幾天前才來校報到的3歲幼兒,之前4年這里只有一名學生郭子陽。她今年9歲,因為腦癱,智力低下、行走不便。幾年前,郭子陽媽媽去世,爸爸身體不好,被村里納入低保戶后,她便一直跟奶奶相依為命。
那時,草廟嶺教學點,偌大的教室里雖然只有郭子陽一個學生,但每一個教學環節,楊老師都教得一絲不茍。每周一,楊老師都會帶著郭子陽舉行升旗儀式。
“只要她來上學,我就教下去,不能有一絲馬虎?!闭n間休息時,楊老師陪郭子陽在院子里玩耍時告訴記者,“6年了,除了周末、寒暑假,我每天都按照孩子的興趣進行教學安排,給她上課,陪她玩,風雨無阻?!?/p>
臨近放學時,校門口來了一位白發老人,她是郭子陽的奶奶李春花,今年70歲。
“我是來接孫女的,她走路走不了多遠,需要坐輪椅回家?!苯徽勚?,李春花含著淚說:“我孫女到了3歲話還說不全,我們教不了,就想著讓孫女上學,學點文化,將來能自立。別人都說這不可能,沒想到還不等我們提出來,扶貧工作隊、鎮上村上干部主動提出來要幫孩子實現上學的心愿?!?/p>
郭子陽的家離學校不到500米。2015年秋季,郭子陽到學校接受學前教育?!爱敃r,連郭子陽一起有4個學生,每天在一起上課?!睏罾蠋熣f,“當時在3樓上課,每天郭子陽的奶奶把她送到校門口后,我把她抱到3樓教室,放學了再抱下樓?!?/p>
2017年秋季,學校里就剩下郭子陽一名學生,當地考慮讓她去特校讀書。然而,由于行動不便,需要人陪護,郭子陽到特校讀書存在很大困難。
“教育扶貧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碑數亟逃块T經過慎重考慮,決定由楊老師繼續教郭子陽。
雖然只有一名學生,但楊老師覺得這份堅守很值得:“只要不落下一人,就是我最大的快樂?!?/p>
教室門口臺階較高,楊老師每天抱著郭子陽進出教室10余次。
對于郭子陽這棵“獨苗”,楊老師呵護有加。用楊老師的話說:“與正常學生最大的不同,就是三分之二的時間用于陪護,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于教授知識?!?/p>
楊老師回家的路與郭子陽順路,每天上學放學,他就幫郭子陽的奶奶推輪椅。有時候,郭子陽的奶奶去鎮上回來晚了,他就陪著郭子陽在門口等奶奶回來,之后才回家吃飯。
“為了我孫女能上學,專門保留一個教學點,安排一名老師。黨和政府的恩情,我們家永遠不會忘記?!崩畲夯ǚ耆司涂錀罾蠋熀徒逃块T的好。
“他就像我的爺爺一樣,對我喜歡得不得了?!惫雨栒f,“有時候我跟奶奶說,楊爺爺幫了我們那么多,接楊爺爺到家里來吃頓飯,感謝一下,可每次他都說以后再說……”
乖巧的孫女這樣說,讓李春花既喜又愁。喜的是,孫女在楊老師的教育下,已知道心疼人,還學會了加減法、百余個漢字;愁的是,楊老師今年10月份將退休,萬一楊老師退休了,新學期誰來教郭子陽?”
整個暑假,李春花和郭子陽都在忐忑中度過。
9月1日,新學期開學。這一天,奶孫倆開心極了,她們又見到了熟悉的楊老師!
據了解,在鄖陽區教育局、梅鋪鎮中心學校的幫助下,楊建明已經申請2021年湖北省銀齡講學計劃,退休后他將繼續在草廟嶺教學點任教。
草廟嶺教學點的主管單位、梅鋪鎮中心學校校長呂飛對記者說:“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只要有一名學生在,學校就在;只要有學校在,老師就在。我們決不會讓一個孩子失學!”(十堰日報 文/圖記者 紀楓波劉旻)
【短評】
致敬初心如磐的堅守者
汪潔瓊
一所學校、一名學生、一位老師……楊建明老師用已不太強壯的臂膀托起了一個殘疾孩子的求學夢想、一個困難家庭的希望,甚至是一個鄉村的教育事業。他的事跡讓人熱淚盈眶,他的為人令人肅然起敬。
楊建明在鄉村講臺40年的堅守,蘊含著對學生的無私大愛和對教育的如磐初心。他用默默無聞的奉獻,給了山區孩子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他以身為師、以行為范,為孩子傳授知識、樹立榜樣、點亮希望;他用風雨無阻的堅守,給所有人樹立了職業的標桿、做人的典范……然而,楊建明只是無數堅守在鄉村的教師代表之一。像他這樣的鄉村教師還有很多,他們在不同的地方,用相同的奉獻,托起大山的希望。
在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轉向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起點,鄉村教育被賦予新的歷史使命,人們對教育質量的期待更高。希望有更多像楊建明一樣的老師,懷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之心、對山區孩子的關愛之心,積極投身鄉村,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時代新人,讓文明的薪火得以延續。同時,也期待更多的力量攜手,為偏遠地區、特殊群體的孩子提供更高質量的教育,為他們插上飛翔的翅膀。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備1802521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