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市民在漢口中山大道立中堂照相館3D墻繪前留影。
當城市的角落,被一幅幅彩繪圖案裝飾,將會呈現怎樣的景象?
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武漢、襄陽、宜昌一些街巷發現,一幅幅各具特色的墻繪,吸引了市民的目光和興趣。
城市更新,正在由“大拆大建”轉為“繡花式”微改造。
“風景”上墻,不僅讓城市“顏值”提升,更讓城市平添別趣。
漢陽版《清明上河圖》
留住城市記憶
戴著草帽賣荸薺的婦女、制作炸貨的粉面店小伙、挑著籮筐賣菜的小販……漢陽老西大街風貌,被定格在百米圍墻上。
這幅墻繪的誕生,源于民間畫家易小陽。
2012年,西大街陸續開始拆遷,街頭建起的一道圍墻,剛好對著居民易小陽的家。喜歡畫畫的易小陽產生了一種想法,試著在墻壁上作畫。
“我希望用手中的畫筆,記錄老街的模樣?!币仔£柈嫷亩际俏鞔蠼值氖芯∪宋?。
墻繪上,一位小伙右手舀起面糊,倒進左手的勺中,蜂窩爐燒得正旺,油鍋上白煙熱騰騰,場景栩栩如生。
“市井小販身上也蘊含可貴的精神力量?!币仔£栒f,畫中人不少已搬走,但他們的奮斗精神,卻記錄在這百米長卷上。
易小陽的墻繪,得到街坊們的好評。在大家的鼓勵下,他歷時7年,完成一卷完整的西大街版《清明上河圖》。
如今,這面墻上的壁畫仍留在西大街上,許多市民前來“打卡”。
“西大街墻繪是從民間生長起來的‘活文化’,是‘城市記憶’的文化資源?!笔∩缈圃貉芯繂T秦尊文認為,利用好此類文化資源,有助于打造城市名片、增強文化軟實力。
漢陽區相關責任部門表示,市民們對城市熱愛的情懷值得珍視,若西大街涂鴉墻被拆除,將由相關單位留存其影像資料,保留這份鮮活的“城市記憶”。
“會說話”墻繪
讓街巷煥發生命力
在武漢,風格各異的墻繪,常常給人驚喜,隨手一拍都能驚艷朋友圈。
武漢的龜北路與棋盤街,隨處可見的黃鶴、櫻花、龜山電視塔等武漢元素,通過朋克文化等時尚現代藝術表達,讓人直呼“驚艷”。涂鴉作品與紅磚瓦墻舊式廠房等建筑融合碰撞,擦出絢爛火花。
武漢美術館外,一道橙紅色的“驚嘆號”墻繪,吸引不少外地游客打卡。
“簡約的建筑風格、醒目的圖標、動態的車流與來往人群,讓這里‘出片’效果絕佳?!痹谖錆h旅游的長沙游客小胡說。
漢口吉慶街對面的3D墻繪,同樣讓不少行人側目。百年老字號“汪玉霞”“立中堂照相館”的椅子,被“搬”到現實街道,供路人休憩、拍照。
漢口中山大道上“漢壽里”“春陽里”“蔡林記”“供銷社”“民眾電影院”等墻繪,更是讓人“一秒穿越”。
一位喜愛墻繪的武漢市民說,一道道“會說話”的墻繪,為城市增添許多情致,讓街頭巷尾煥發新的生命力。
放眼全省,墻繪不僅成為裝點城市的“新寵”,還逐漸延伸到社區、村莊。
在襄陽市黃家灣,墻繪從業者阿金舉著畫筆,在鄉村的墻壁上勾勒著山水、村舍。
阿金說,他耗時一個月,在黃家灣留了30余面手繪作品。以紅色歷史、鄉村振興、移風易俗、鄉風文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為主題繪制的彩繪圖,“登”上農村文化墻,為老房子換“新裝”。
“微更新”展示城市軟實力
在宜昌市夷陵區,一老舊小區圍墻上,一幅幅關于春耕播種、垃圾分類、安全警示的彩繪插畫,生動亮眼。
以往,圍墻上全是各類“牛皮癬”廣告。
今年8月,夷陵區召集30余名美術老師手繪文化墻,打造“樣板巷道”。
清新宜人的彩繪墻,猶如一陣陣文明清風撲面而來,引來不少市民稱贊:“讓人眼前一亮,看著舒心?!?/p>
“用小變化、小改善提升居民獲得感,這何嘗不是城市軟實力的生動注腳?!眳⑴c創作的美術教師胡俊華說,好的彩繪墻能振奮居民的精神,增強社區凝聚力。
“墻繪是城市‘微更新’的實現方式之一?!比A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徐燊認為,通過群眾參與,讓“微更新”更貼心、更充實,有助于延續歷史文脈,提高城鄉精細化管理水平。
徐燊說,近年來,武漢市陸續增添了許多彩繪墻,“彩繪墻在凸顯城市個性、提升城市品位上,能起到獨特的作用?!?/p>
“墻繪適用于城市小范圍的點綴與氛圍烘托,增添溫馨氣息?!蔽錆h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間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亢德芝說,“十四五”期間,武漢城市更新進入轉型提升階段,發生了根本性改變,轉向“留改拆”的存量規劃。
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副教授徐軒軒認為,墻繪通過對原有空間進行藝術要素的疊加,能夠提升城市空間的文化特質,增強空間的活力和動感?!拔⒏隆弊鳛槌鞘杏袡C更新的重要方法,將有效提高城市建設水平。(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璐 見習記者 曹雯 魏萌葉)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備18025215號